/

滚动更新 | “优化”后,海宁人的生活有哪些变化?火车站、超市、药店、核酸采样点……

2022-12-05 11:51

12月5日

海宁发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通告

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不再扫“场所码”

(除特殊场所外)

……

通告详情点击此处查看>>>


医院就医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通告

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2月5日,嘉兴市发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通告。结合实际,海宁市人民医院相关措施暂时调整如下:

一、医院出入管理:

1.普通门急诊就诊人员,预检分诊测体温、查健康码,不再查验嘉行码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2.红码、黄码人员不得进入普通门急诊就诊,就诊必须去发热门诊


二、住院患者和陪护等人员管理:

病区继续实行原来的陪护政策:

1.新入院及陪护人员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2.陪护限一人,禁止探视,倡导电话或视频远程探视。

3.红黄码人员不得进入住院病区。


“优化”后,公共交通出行情况如何?

高速出行

12月5日下午,在周王庙镇钱江通道北接线,高速公路收费站防疫卡点正在有序撤离。

记者从高速公路管理方了解到,从今天中午开始,沪杭高速、钱江通道北接线沿线各条高速收费站防疫卡点开始撤离,目前各高速公路收费站防疫卡点人员大部分都已经撤离,所有车辆不再接受查验,车辆正常通行

公交出行

记者从客运中心了解到,目前乘坐我市公交车只需出示健康码绿码或通过车辆上的防疫管家刷身份证核验健康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铁路出行

中午12点左右,记者看到,铁路海宁站进站口的防疫人员都已撤离,场所码标识也已拆除,旅客只需佩戴口罩可进站乘车,无需出示健康码及核酸报告。在出站口,防疫点的工作人员也都已经撤离,到站核酸检测点予以撤除,对于有核酸检测意愿的到站旅客,可通过指示牌引导至附近核酸检测服务点检测

进站口

出站口


杭海城铁出行

杭海城际进站防疫检查有调整

↓↓↓

尊敬的市民朋友:

根据最新防疫要求,自2022年12月5日6时30分起,杭海城际铁路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请乘客进站安检前,主动配合测温、查验健康码,凭绿码通行,乘坐杭海城际铁路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2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杭海城际铁路的海昌路站广播正在播放“接上级通知,自2022年12月5日起,进站乘车须出示健康码,并配合测体温,全程戴口罩,谢谢配合!”的通知,在进站口,记者看到告示牌上也贴着纸质通知。

根据12月5日,海宁发布的海宁市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通告第2条,乘坐城际铁路不再需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乘客进站安检前,只需主动配合测温,凭绿码通行即可。


核酸还免费测吗?去哪里做?


5日上午,记者来到海洲街道江南社区大多市西门常态化采样点,记者看到该采样点还照常为居民提供免费核酸采样服务。居民们佩戴口罩,保持秩序,在排队做核酸。

同样,记者看到海洲街道长丰社区居委会门口常态化采样点,正照常为居民提供免费核酸采样服务。居民们也都佩戴口罩,保持秩序排队正在做核酸。

据悉,根据防疫政策优化调整,12月6日起,海洲街道常态核酸采样点(除名力广场采样点外)全部暂停开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药店怎么开放?还能买到药吗?


在海洲街道海港大药房(百合新城店),记者佩戴口罩、测温、出示健康码后进入药店,现场工作人员表示不需要扫场所码。

记者见到,药店内顾客大多都在购置一些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咳嗽药。“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咳嗽药都有,这4类药品都有。”药店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记者注意到,药店也开通了外卖平台。“在饿了么和美团外卖上买药的人,今天很多。”药店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据了解,暂时药店里感冒药还没有出现断货情况


进超市、逛商场还要扫码吗?


来到海洲街道华联大多市生活广场,记者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测温后就进入了超市,现场工作人员未要求扫场所码。“现在不需要扫嘉行码,凭绿码、戴口罩、测体温就可进入。”华联大多市生活广场门口测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持续更新中……】


“优化”后,热点问题解答

请点击此处查看>>>


这些防护知识要掌握!


6条防疫攻略

请点击此处查看>>>



海宁人快收好!全天候多场景防疫攻略来了

请点击此处查看>>>


权威专家总结新冠发病7日图, “居家小药箱”应备这些药→

请点击此处查看>>>


孩子发热怎么办?要去医院吗?如何辨别是否感染新冠?专家详解来了

请点击此处查看>>>


科学消毒,这些事海宁人你该知道!

请点击此处查看>>>


如果您有疑惑

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也欢迎大家就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

在大潮APP潮社区

#大潮帮你问版块提问!


*目前,疫情尚未结束,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勤洗手常通风、在公共场所活动期间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记者 | 周佳洪 吕湘宇 居秋渊 高济元 袁婕莹 董维刚  

通讯员 | 朱晓青 孙国民 朱侠光

编辑 | 姚家莹 姚芸霞

美编 | 冯云燚

评论

打开APP客户端,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