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许到老许,从经济薄弱村到全国文明村!海宁村书记扎根一线的30多年

2024-02-11 10:22

来到袁花镇长啸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全国文明村”几个大字。经虎啸路、新长路前往村委会的路上,只见房屋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放眼远望,一个个“农光互补”大棚尽展无限生机,一幅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打开。

在村委会,记者见到了许国初。这位扎根乡村一线30多年的老书记今年已经62岁了,从小许成了老许,青丝也成了白发,但谈起长啸村,一如既往满怀热情、如数家珍。

时间回到1993年,当时30岁的许国初凭借出色表现被推选上了原杨窑村村委会副主任一职,第二年又被升为村党支部书记。2004年,原杨窑、袁东等四个村合并成为现在的长啸村,许国初选择留下来继续担任书记。

那时的长啸村还是一个“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6.5万元。摘掉“经济薄弱村”这顶帽子成为了许国初的奋斗目标,“村民信任我,我就想着努力干好。”凭借着生猪养殖,长啸村逐渐富起来。

2007年,钱包鼓起来的长啸村在全镇范围内率先完成了通组达户道路硬化工程,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新增绿化、路灯等措施,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看得见的变化博得了村民的好评。“走出家门,环境变美了,心情也变好了。”

这时的许国初还同步谋划着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要让老百姓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于是,长啸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起来了,内设阅览室、排练室、老年活动室等文娱活动场地。到2008年,长啸村已经大变样,村集体经济更是达到了160万元,就此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眼看着村里的经济发展逐步走上正轨,许国初又迎来了一大考验——生猪退养。退养后的经济缺口是个大问题。许国初走南闯北找项目、寻市场,瞄准了食用菌种植业。2015年,村级集体出资800余万元建成了国内首个“农光互补”食用菌产业基地。该基地自投入使用以来,年产值达到1200万元,带动就业260余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

为扩大食用菌产业规模,许国初还变身“招商员”,引进高端药用菌桑黄工厂化栽培模式。同时,深入实施“农光互补”2.0版,建设高标准智能大棚,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农光互补”特色产业还催生了长啸村的美丽经济。得益于光伏菌菇产业的核心辐射效应,长啸村正探索农旅融合新方向,让菌菇展销基地成为可玩、可看、可体验的景点。而这一系列的举措也为长啸村入围全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实践基地和第一批低(零)碳村(社区)创建打下扎实基础。目前,长啸村正示范打造共富版未来产业、未来低碳、未来治理三大场景。

“新的一年,将继续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食用菌桑黄产业促农增收,也将狠抓村级经济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对新的一年,许国初充满期待。


本文由大潮APP独家采访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记者 | 马银淇

编辑 | 吴含嫣

评论

打开APP客户端,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