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桥:这条“链”,拉动一场精彩蝶变丨复刊30周年 在一起·再争先

2024-01-07 09:31

这里是城铁旁蝶变跃升的品质新城,这里是瓦上四季檐下人生的江南古镇,这里是城西蓄势跃迁的创业新区,城与乡的“握手”,在海宁斜桥写下生动一章。

当时间拨回2023年的序曲,来看斜桥如何“补链畅链”,写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成长的土壤,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斜桥镇围绕三个“一号工程”,聚焦一线观察,全市首推“营商环境观察员”,持续深化“项目经理制”,打通“全链条”服务通道,千方百计惠企助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去年,斜桥镇择优选择首批11名营商环境观察员,为优化营商环境收集一线难题、找准一线答案。同时,将恳谈交流会开到企业一线,邀请相关领导与营商环境观察员面对面现场提问、现场回应、现场解决。截至目前,累计解决了78个有关外贸出口、厂房改造、项目推进等问题,获得辖区企业的肯定和好评

合作共赢,人才兴业,“项目经理制”的建立让政企人才互动互补互促。

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落户的初创型人才项目企业,项目市场前景好,发展势头足,企业人才储备以技术型人才为主。斜桥镇选派经验丰富的年轻干部担任“项目经理”,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的联挂服务,指导帮助企业人才在产业政策、项目申报等方面尽快进入角色,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企业在团队建设方面储备了管理人才。

坚持项目和人才两手抓,斜桥把“店小二”式服务落到实处,全方位优化提升了全镇营商环境。

近年来,斜桥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外来务工、创业的流动党员越来越多,如何持续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让他们更好融入“第二故乡”成为了发展新命题。

聚焦“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的目标,斜桥镇党委依托新居民党支部和手掌心公益服务社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政治优势和乡音乡情情感优势,打造了“红链新心”新居民工作室,为流动党员提供了一个集会活动点、补钙加油点、乡音交流点

“红链新心”新居民工作室以乡音建桥,通过‘以新带新,以新帮新’的模式,组建起一支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新居民为主体,本地居民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现已汇聚680多名志愿者,其中新居民志愿者占总人数的65%左右

无独有偶,斜桥镇选树推广村社特色志愿服务,金石村“文明新风车”项目、斜桥社区“311”共富专列等品牌脱颖而出,为文明创建培育了肥沃的土壤;村(社)企结对的互助模式,更是进一步扩大了辐射圈,让“红链暖流”遍布大街小巷。

淡水澳龙个大肉肥、“软香2号”壮苗抽穗、 江南蚕豆嫩绿饱满 ……2023年,斜桥各类农副产品一次次在朋友圈刷屏的背后,是斜桥镇聚焦“五个10万”全面发力的成果。去年,斜桥镇积极打造“红链共富”系列品牌,纵深推进“飞地三金”共富模式,全面激活“稻虾共作”共富经济,让多形式、多领域的共富模式在这片热土上提质增效。

为助力稻虾共作全链提质共富,农事服务中心、红螯螯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有序推进;省农科院水生所和海宁市鸿海养殖有限公司完成签约;金新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16家稻虾共作主体签订“龙虾稻米”回购协议……

共富工坊则是斜桥镇做精做强农业产业的另一处生动注脚。仲乐村将红链共富明扬食品基地打造成嘉兴市示范型共富工坊,还把海宁蚕豆“西嫁”四川黑水县,创新“飞地三金”一年来,助推黑水县种植蚕豆扩产1000余亩,产量超40万斤,为当地农户亩均增收5000元,年人均增收2600余元

稻虾互补、山海互济、产业互联,多方力量齐抓共管,扎实推进“扩中提低”,让潮城共同富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产城一体春始来,水乡古镇皆入画。古韵新生交织间,斜桥正蓄势勃发,一个产业繁荣、环境优越、生活宜居的品质新城轮廓日益清晰。


本文由大潮APP独家采访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记者 | 张南龙

编辑 | 金敏月

评论

打开APP客户端,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