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宁日报启发我创办文学社|复刊30周年,说出你与海宁日报的故事~

2023-12-31 19:24

1994年1月起,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海宁科技报》改刊为《海宁报》,国内统一刊号为CN33——0047,为中共海宁市委机关报,属市委主管主办,报纸由专业性科技类报纸发展为综合类的县市级党委机关报。

2024年1月1日,海宁日报将迎来复刊30周年。30年风雨兼程,海宁日报与潮城百姓一路相伴,一起成长。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大潮APP推出海宁日报复刊30周年特别策划——我与海宁日报的故事,致敬岁月,致谢读者。


复刊30年里

伴随报纸成长的小记者

手捧报纸的读报人

30年工龄的老记者

坚守多年的投递员

……

他们与海宁日报

都有着不解之缘

发生了很多故事

今天,一起走进

李建华海宁日报启发我创办文学社



以下为李建华自述

↓↓↓

1994年1月,《海宁科技报》正式改刊为《海宁日报》后,《海宁日报》常用不同的方式诉说着民声,传递着对市民的热情,而市民们也争相订购着《海宁日报》,我也不例外。作为语文老师,我时不时地把报纸上的好消息或新生事物传递给学生 ,没想到我的一个学生悄悄对我说,她也发现了新生事物了,想让大家知道。于是,我干脆让学生在作文课上写他们发现的新生事物,祖国在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应该写出来。我想到了《海宁日报》,是否可以让学生投稿?我当时联系了编辑杨亚光。杨老师听了很高兴,因为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海宁的新生事物,把它传递出来,这是好事啊!他笑着说:“可以,你帮他们把文稿发过来吧!”投稿后不久,我学生孙瀛彧的文章《白马奔起来了》果然在《海宁日报》上刊登了。(这白马指的是白色小公交车,刚开始运行,被孙瀛彧发现后就把它写下来了。)她的家长看到《海宁日报》刊登女儿的文章特别高兴,在我面前直夸海宁日报好,还说海宁日报在培养学生为小作家,于是鼓动他的亲戚和邻居订购《海宁日报》。

其实海宁日报众多编辑老师都很热情,记得1995年的时候,我有事去报社,副总编项伟老师和另一位编辑老师知道我经常到报社为学生投稿,就提醒我说:你可以把你校爱好文学的学生组织起来,培养他们多阅读好书,增加课外知识。”我一想,对啊!这是好主意。

△刚成立时的《海潮文学社》部分成员

1995年底,我在学校组织了一部分爱好文学的学生,成立了文学社,命名为《海潮文学社》,并选出了学生社长,每星期活动一次,内容是:学习《海宁日报》上的有关文章,读好书中的精彩章节,然后座谈。从阅读好书开始,而后写读后感,组织周六或周日采风,写看到或听到一些事物的短文,从中挑出好的几篇,表扬鼓励。多次请海宁日报的老师来指导,慢慢地,学生会写较长的文章了,文学社的社员语文成绩提高了不少,吸引了好多同学来参加文学社。再后来,《海潮文学社》开始办《海潮报》了,也是每星期出一期,由于条件不够,每期的报纸都是学生手抄的,叫手抄报,分发到每个班级一份。虽然文学社的社员比较辛苦,但是他们觉得苦中有甜,不亦乐乎!条件稍好一点,手抄报换成了油印报,省力多了。一届又一届,始终如一。能够坚持下来,多亏了《海宁日报》的启示和支持,多亏了海宁日报编辑老师和记者老师的指导关怀,我衷心地感谢。

如今,当年的文学社社员都出息了,文学社第一任社长张斌考入清华大学后博士毕业在美国工作,第二任社长吕佳兰在海宁市图书馆任副馆长......文学社社员赵渊哲是高考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硕士、博士毕业后在香港工作,后因工作调入深圳。文学社社员周磊,在海宁市养老保险服务中心任副主任。还有一名年纪还轻的援川干部陈闵健,不幸因公殉职……而那位当年写《白马奔起来了》的小作者孙瀛彧成年后考取公务员。

这些《海潮文学社》社员的成长,离不开《海宁日报》的启发,我这个教书匠,更离不开《海宁日报》的启示和支持。《海宁日报》的作用很大,我坚信海宁日报会越办越好。



你与海宁日报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欢迎每一个你

分享“我与海宁日报的故事”


【参与方式】

即日起至2024年1月3日

登录大潮APP-潮社区

在“我与海宁日报的故事”版块

发布个人动态

记得带上#我与海宁日报的故事话题哦

(文字、照片、视频都可以)

我们将结合留言质量和点赞数

挑选30个故事

每人获得“海宁日报复刊30周年礼袋”一份

中奖名单将于2024年1月4日公布

(礼袋内含:海宁日报复刊30周年帆布袋+大潮君搪瓷杯+大潮君小夜灯)


纸短情长

见字如面

期待你的故事


06.gif


本文由大潮APP独家采访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通讯员丨李建华

编辑 | 金敏月

评论

打开APP客户端,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