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镜头定格,用报纸展示,海宁摄影大师有场“双向奔赴”| 复刊30周年,说出你与海宁日报的故事~

2023-12-25 16:09


1994年1月起,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海宁科技报》改刊为《海宁报》,国内统一刊号为CN33——0047,为中共海宁市委机关报,属市委主管主办,报纸由专业性科技类报纸发展为综合类的县市级党委机关报。

2024年1月1日,海宁日报将迎来复刊30周年。30年风雨兼程,海宁日报与潮城百姓一路相伴,一起成长。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大潮APP推出海宁日报复刊30周年特别策划——我与海宁日报的故事,致敬岁月,致谢读者。


复刊30年里

伴随报纸成长的小记者

手捧报纸的读报人

30年工龄的老记者

坚守多年的投递员

……

他们与海宁日报

都有着不解之缘

发生了很多故事

今天,一起走进

第八位人物故事

王超英:用镜头定格与《海宁日报》的“双向奔赴” 



从绸厂到报社,从工人到记者,摄影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让他与《海宁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64岁的王超英曾是海宁日报社的一名摄影记者,回首过去23年的从业生涯,他用镜头定格了无数个动人瞬间,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步伐

1996年,海宁日报社因工作需要招聘一名摄影记者。彼时在海宁绸厂工作的王超英凭借业余时间练得的一手好摄影技术,接到了报社抛出的橄榄枝。由于本身对摄影充满了热情,他便选择离开工作了18年的绸厂,转身投入了新闻摄影工作岗位。

“不同于现在的数码单反、微单相机,那时我们用的都是胶卷相机,一卷胶卷可以拍36张照片,所以每次出去拍照都要省着用,回来还得自己冲洗。”王超英回忆,为了节省成本,他还会通过接片技术把新胶卷的引片替换成拍剩的底片,“这样一来就能多拍几张,毕竟遇到一个好题材,总想要多留些画面。”

虽然如今摄影设备越来越发达,但他始终觉得对一名摄影记者来说,手中的相机其实只是一个生产工具,更重要的是如何去使用这个工具,“我认为要做好新闻摄影工作,就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观察社会上发生的点点滴滴,用镜头去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97年“香港回归”海宁大游行、99年“抗洪救灾”、2003年海宁抗击“非典”、2005年防御“麦莎”17级台风等重大新闻事件;历届皮革、经编、家纺博览会、观潮节和鹃湖、浙大海宁国际校区、钱江隧道、嘉绍大桥、城际铁路建设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大量的重大题材……

上世纪九十年代,观潮节▽

图片

1997年,硖石灯会▽

图片

1999年9月25日,海宁举行国庆50周年文艺晚会烟火表演▽

图片

2000年,央视直播海宁潮▽

图片

2003年,医生宣誓抗击非典▽

图片

2003年4月,对东山智标塔发掘▽

图片

2005年,爷爷考生邹伟敏参加考▽

图片

2005年,抗击台风“麦莎”▽

图片

2008年,海宁市民为四川灾区捐款祈福▽

图片

2008年,钱江隧道开工建设 ,南连萧山,北接海宁▽

图片

2010年6月,长安镇在中断百年后再办龙舟赛▽

图片

2014年,丁俊晖在海宁参加斯诺克比赛▽

图片

2018年,首届海宁“法国日”▽

图片

2019年,八月十八观潮节▽

图片

在20余载记者生涯中,王超英的镜头不仅记录了海宁城乡面貌大变革,也见证了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的大转变。他提供的新闻照片在为《海宁日报》增加了可读、可看性的同时,更为经历翻天覆地巨变的潮城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图片

而在这些照片的背后,离不开他起早贪黑、栉风沐雨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他对新闻行业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要说所有照片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那非“2011年8月31日老盐仓回头潮将游客打下塘脚,警民互助”与“2013年8月16日高温天伤者倒地路人撑伞救人”这两张莫属。在他看来,一张好的照片新闻是有温度的,是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让人能感受到画面里的温暖的,而这两张照片恰恰都体现了这一点

《新居民两把伞“撑”起人间大爱》▽

图片

如今,王超英已经退休4年有余,虽然褪去了记者的身份,但他依旧关注着海宁的新闻动态,每天都会抽空读一读报纸或是听一听广播。《海宁日报》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轻薄的报纸,它背后还承载着沉甸甸的意义,“正是这个平台让我有了实现了人生梦想的机会,同时我也收获了许多。比如读者通过报纸上刊登的照片认识了我,这些照片或许对他们来说有着特殊意义,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会珍藏一辈子,这无形之中给我的工作赋予了更多的价值。”

图片

不仅如此,王超英的镜头也并未“退休”。他开办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还于2022年接任了海宁职工摄影家协会会长的职务,带领着一个170人的摄影家队伍。他仍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延续着与《海宁日报》的缘分。“在和协会成员沟通交流时,我总会鼓励他们努力提高照片质量,多多为《海宁日报》供稿,这样一来既能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也能让报纸内容更加丰富。”


30年,海宁日报与潮城一路同行,见证时代的伟大变迁,记录城市的发展脚步,关注民生的喜怒哀乐,探寻文化的绵延创新。

30年,近万期报纸,千万篇文章,一张张影像,一次次活动,一条条热线,将我们和你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或许你拨打了一个热线解决了身边的问题;或许你是见诸报端的新闻主角,或许这个新闻主角是你的亲朋好友;或许你的爱心在这里实现,你的文学梦想从这里起航……

你与海宁日报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欢迎每一个你

分享“我与海宁日报的故事”


【参与方式】

即日起至2024年1月3日

登录大潮APP-潮社区

在“我与海宁日报的故事”版块

发布个人动态

记得带上#我与海宁日报的故事话题哦

(文字、照片、视频都可以)

我们将结合留言质量和点赞数

挑选30个故事

每人获得“海宁日报复刊30周年礼袋”一份

中奖名单将于2024年1月4日公布

(礼袋内含:海宁日报复刊30周年帆布袋+大潮君搪瓷杯+大潮君小夜灯)


纸短情长

见字如面

期待你的故事



06.gif



本文由大潮APP独家采访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记者|杨馨蕾 高济元

编辑|姚芸霞

评论

打开APP客户端,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