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没于文,润泽在心!“他”是潮城海宁最宝贵的精神特质!

2023-07-08 16:49

海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劈波斩浪的海宁潮铸就了“猛进如潮”的人文精神。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近年来,海宁深入贯彻“八八战略”要求,全力复兴潮城文化,有力推动“潮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潮文化”作为凝练人文精神的新基石,让“潮文化”成为潮城海宁最宝贵的精神特质,不断浸润潮城儿女的精神世界。

记忆


微风吹过成片的梧桐树,春日的色彩在此闪耀。透过光与影,一场关于书的分享会在海宁书城正在进行。绘本《遇见少年王国维》是分享会的主角,学生、老师、作者围坐在一起,感受着另一个视角的王国维。

书,用独特的方式,或活泼或内敛,或昂扬或低沉,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同样也影响着我们这座城市。历史上的海宁藏书风气十分盛行。是藏亦是分享。海宁的藏书家们乐于把自己的宝贝与人分享,这也造就了数百年来,海宁浓厚的诗书文化氛围。在中国地图上,海宁只是方寸之地,但却似一颗明珠般镶嵌在文化版图之上,形成了潮文化、名人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历史长河里,干宝、顾况、朱淑真、张九成、徐志摩、王国维、金庸这些名人给海宁留下了诸多财富。

王国维教育集团的美术教师郑沈晨走到了分享会的台前,作为《遇见少年王国维》绘本的创作者之一,她分享了创作心得。她说,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创作中除了在画风上参考借鉴了水印木刻版画的风格,在故事的架构上也采用了穿越的方式。一笔一画,为孩子们的青少年时期勾勒出了海宁文化的印记。

每一个海宁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海宁名人的记忆。

这些记忆源于海宁对名人文化孜孜不倦地挖掘。名人文化研究工程、名人文化遗存保护和传承工程等六大工程,让这些曾经尘封在历史中的记忆变得愈发清晰。

这些记忆源于他们被赋予的新身份,静安初中、志摩小学、李善兰公园、张宗祥书画院、徐邦达艺术馆……或者是“徐志摩诗歌节”“王国维戏曲论文奖”“君匋杯全国书籍装帧展”,生活中处处都有他们熟悉的身影。

生活


21世纪初,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经济发展起来的海宁人开始追求更富有的精神文化生活。海宁构筑起市、镇、村三级文化阵地,全面开展“艺村艺品”精神共富村创建工作。海宁文化之潮涌入美丽乡村,艺术元素层出不穷,乡村成为了艺术的有机载体。

许村镇科同村用光影故事构筑梦幻乡村,今年5月,第三届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在许村镇科同村成功举办。一众明星大咖亲临,为乡村电影站台打“Call”。科同村抓住机遇顺势而为,走出了一条有科同特色的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路子。盐官镇桃园村重点实施改造一间棋室、新增一片棋林等“十个一”工程,让830余名棋类爱好者大展风采,1500余学员受益匪浅;新仓村在梁家墩设立了零一美术馆、一间·平龙艺术工作室,探索“艺术家驻村”模式……

以文艺方式“盘活”乡村特色资源,打造基层文化建设特色品牌,一批批各具特色的艺术村落,让推动“精神富有”成为了“共同富裕”最亮底色。

这几年,潮城海宁的群众文化还向企业延伸,建起了37家企业文化分馆,扩大了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

在长安镇(高兴区),企业台谊消防的夜晚来临了。行政楼一楼的灯光里反反复复传出动听的旋律。聂奕奕,是台谊消防的销售部职工。这段时间,只要有空,她就会约上小伙伴一起到企业里的文化馆舞蹈房练习舞蹈。因为还有半个月,钱塘工业社区的职工文艺汇演就要开始了。她说:“海宁浓厚的文化氛围,加上市文化馆老师指导,让自己从扭扭捏捏不敢上台的小白变成了文艺骨干。”

从企业到工业园区再到市里,从小舞台到大舞台,从自己舞到带着厂里的姐妹一起舞。正是一个个普通的“聂奕奕”舞出了海宁的公共文化服务全省第一。

跳动的是音律,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海宁的各个角落,“10分钟健身圈”正在形成。截至2022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5平方米,每年举办市民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1000余场,参与人群达20万人次。海宁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轮滑城市”“全国游泳之乡”和“全国气排球之乡”,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浙江省首批体育强市。

这20年来,海宁的群众文化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浸润着这方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即使周围满是厂房,可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一点也不缺生气。人们在这里生活、工作、娱乐,创造着时代也享受着时代。

城市


南关厢,对于海宁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这里不仅仅是个景区,更是是生活与文化的交织,吃过晚饭来这里闲逛一番,看看书、喝喝茶、听听音乐,或是带着孩子追逐打闹。

莫哲臻是南关厢沁缘书屋的老板,土生土长的硖石人。2015年,改造一新的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重焕生机,莫哲臻选择在吴氏故居这里,开一家书店。

吴氏故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吴其昌和著名的红学家吴世昌的故居。典型的江南小楼,不再是简单的陈设展出,而是与书店合二为一,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莫哲臻说,他们的书店在利用故居这个富有独特文化气息的场所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海宁文化的元素。在这里可以找到关于海宁的各种书,关于海宁人出的各种书。

城市与人文在这里交织,历史与记忆在这里延续,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以文化浸润涵养文明之风。全国文明城市,就是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直观体现。20多年来,海宁一直奔跑在文明城市创建的道路上。历届海宁市委、市政府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一棒接着一棒跑。

2002年海宁获评首批“浙江省文明城市”,2008年成功创建“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2012年,海宁启动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新一轮“六城联创”工作。2017年,海宁以同类城市总成绩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涓涓小溪,汇成江海。二十年来,我们也从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了种种可贵的变化。 文化礼堂里响起的每一次掌声;斑马线前的一次刹车;志愿者召集令前一双双高高举起的手臂……每一种变化背后,都能读出文化的力量,读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文化文明,代代传承;精神灯塔,引领前行。

20年来,海宁始终牢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要抓紧抓实抓好文化事业”“挖掘历史文化名人”的殷切嘱托,深挖文化基因和人文优势,通过不断深化的文化强市建设,把文化自信的力量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本文由大潮APP独家采访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记者 | 朱敏乾 李梦霞 高济元

编辑 | 姚家莹

评论

打开APP客户端,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