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宁这个“网红”打卡地,到底有啥特别?引来留学生现场“探秘”

2023-03-20 11:30

周王庙镇云龙村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它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也是海宁的“网红”打卡地,3月19日,这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的学生来到这里感受蚕桑文化的独特魅力

云龙村蚕桑文化是如何发展的?制作蚕丝有哪些传统技艺?又有哪些工具?这些都能在云龙蚕桑记忆馆得到答案。馆内展陈了蚕架、缫丝机、轧棉花机、织布机等种桑养蚕老物件以及蚕桑文化发展介绍展板,学生们纷纷驻足,或细细聆听讲解,或拍照留念。

手工制作丝绵被,一项重要的工序就是拉丝绵。在生态农业体验馆里,学生们看到工人正动作麻利地将一个个绵兜拉扯开,一层叠一层,叠十多层后就是一床丝绵被的“雏形”。学生们看得饶有兴致,不少还亲身体验了一把“老底子”的手工技艺。

而在一旁的产品展陈室里,陈列的各色丝绸制品,也让大家惊呼传统文化转化成精美产品的神奇。

蚕俗文化园里展示的缫土丝、绷蚕网、编蚕网、搓草绳的手工“绝活”也让大家耳目一新。其中,非遗传承人的缫丝技艺最吸引眼球: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丝扫挑出丝头,缠绕在丝框上,她灵活的指尖上演着“抽丝剥茧”的艺术。“那根丝我几乎肉眼都看不见,但她却能游刃有余地用手抽出丝来!”学生楼宇诚惊呼神奇。

蚕桑文化“探秘”之旅仅有半天,但依旧让大家印象深刻,对不少留学生来说,这也是一次认识中国和中华文化的绝佳机会。来自印度的留学生王书和说,这是一次独特的经历,了解了丝绸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以及如何用蚕茧制作产品。来自印尼的留学生李小微和尤淑虹在整个行程中,被我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我们看到了蚕丝可以制成各种不同的产品,非常不错。”“中国的丝绸产业闻名全球,这次活动可以帮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丝绸桑蚕文化。”对于下一次“探秘”中华传统文化,她们俩充满期待。

这次活动是浙江大学与海宁市共同建设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共同打造“留学在海宁”计划的一项活动。“未来我们还将组织学生体验蓝印花布制作、皮影戏,游览海宁本土名人故居等,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国际校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本文由大潮APP独家采访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记者 | 孟靓 沈名扬

摄影 | 杨立超

编辑 | 姚芸霞

评论

打开APP客户端,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