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城追梦人 | 天通研发人徐秋峰:打破晶体材料国外垄断

2022-10-24 17:15

1986年出生的徐秋峰,在钱塘江畔的盐官镇长大,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工作,成为天通公司的一名研发人员。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他成长为该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一名高级专家,并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骄人的科技成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他更是充满了信心,他和团队将继续深耕晶体材料事业,在国家高新技术领域里创造出新的业绩。

以下为他的自述:

我叫徐秋峰,是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名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晶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2022年起担任压电晶体材料事业本部总经理,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

2010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天通公司工作,天通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坐落在郭店,就在我的家门口。2016年,我们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命名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这一年,我们成立了一支由10人组成的年轻研发团队,在晶体材料研发上加快了速度。

一直以来,钽酸锂和铌酸锂晶体材料,被国外所垄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这些晶体材料的国产替代,解决钽酸锂和铌酸锂晶体材料的“卡脖子”问题。我们这支团队的骨干都是“80后”,其中3名硕士生、7名本科生,是一支非常年轻、也富有朝气的战斗团队;我们的阵地,不仅在实验室里,也在一台台单晶炉前;我们工作的时间,常常打破了正常的作息。通过我们不懈的苦干、实干加巧干,终于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技术难关,突破了大尺寸晶体生长、晶片加工等一系列的关键核心技术。

2021年,我和团队的发明成果《一种基于水平传感器定位晶体的定向加工方法》,获得了PCT(日本)授权发明专利,标志着我国在晶体材料研发生产上,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晶体材料研发这个天地里,我们十年磨一剑,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可控。2022年,对我和团队来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今年1月,我们公司研发生产的“声表面波器件(TC-SAW)用6英寸铌酸锂晶片”,被认定为2021年度国内首台(套)装备;3月起,我主导承担了国际标准《声表面波器件用单晶晶片 规范与测量方法》的修订任务;4月,我和团队的发明成果《一种铌酸锂单面抛光片的清洗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6月,我和团队的发明成果《一种生长6英寸钽酸锂晶体的方法》,又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至此,我们共获得了16项国家发明专利,可谓硕果累累,助推了我国5G通讯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今年8月揭晓的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榜单上,我们和清华大学等合作研发的声表面波材料与器件技术及产业化成果,获得了一等奖。本月,我们公司研发生产的“声表面波级钽酸锂晶片”,又被认定为2022年度国内首批次新材料。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平台的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作为一名年轻的科技人员我倍受鼓舞,我和团队会更加刻苦钻研,创新求索,在天通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平台上,继续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突破更多的新技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海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由大潮APP独家采访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记者 | 董维刚 张煜 通讯员 | 舒蛟靖 

实习生 | 邹诗琪

编辑 | 吴含嫣


评论

打开APP客户端,查看更多评论